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沙漠探险
沙漠植物 沙漠动物 生存课堂 形成演变课堂 沙漠实验基地
泥石流互动体验
泥石流学堂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次生灾害 泥石流灾害应急体验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内陆河
内陆河分布 冰雪冻土带 草地森林带 绿洲带 荒漠沙漠带
风蚀中演进的敦煌
月牙泉局地环流 莫高窟风沙防护体系 黑戈壁中的魔鬼城 野外风洞风沙模拟实验室 沙尘暴地面观测 鸣沙机理解密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冰川覆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8-15   作者:   资料来源:

      我国西部高山高原有3万多条冰川分布,其总面积约为58 650平方公里 (施雅风主编,1988)。大多数冰川的雪线高度高于多年冻土分布下界高度(以下简称冻土下界),一般相差600~1200米,最大在祁连山和昆仑山达1500 米和1800 米。随纬度降低此差值减小。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有的冰川雪线与冻土下界接近,有的比冻土下界低(表2-14)。总的趋势是雪线和冻土下界均自北往南升高,但二者之差由北向南减小,即由大陆型冰川区向海洋型冰川区减小。此差值与气候区有密切关系,即在干旱区、亚湿润区,冻土下界低于雪线,唯独在湿润区,冻土下界在雪线高度上下波动(徐学祖等,1983)。显然,这种差异与冰川、冻土形成的气候条件不同有关,冰川要求降水量大和低温条件,冻土更多依赖低温条件。  

表2-14  中国西部现代冰川雪线和多年冻土分布的海拔高度


编号
山区
雪线高度
(m)
多年冻土分布下界
海拔(m)
相差值(m)
1
2
3
4
5
6
7
8
9
10
阿尔泰山
天山
祁连山
昆仑山
喀喇昆仑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含青唐古拉山
横断山
  喜马拉雅山
2 800~3 350
3 600~4 300
4 400~5 400
4 500~6 000
5 000~5 600
5 400~5 700
5 800~6 000
4 600~5 600
4 600~5 500
4 300~6 200
2 200~2 800
2 700~3 100
3 500~3 900
3 900~4 200
4 400
4 600~4 700
4 800~5 000
4 800
4 600~4 900
4 900~5 300
550~600
900~1 200
900~1 200
600~1 800
600~1 200
800~1 000
1 000
-200~800
0~600
-600~900


    注:雪线高度引自文献(施雅风主编,1988)。
 
      以上是西部高山高原冰川和多年冻土分布的总格局和空间变化规律。对于广大的多年冻土区,冰川的局部覆盖对多年冻土层有什么影响,是冻土学者们关心的问题。
      冰川表面的雪层和冰川冰具有较大的反射率。据我国冰川学家观测研究(施雅风主编,1988),天山和祁连山冰川表面的反射率最大可到0.96,随污化程度而异(表2-15),而植被覆盖层的反射率只有0.1~0.2(В.А. Кудрявцева,1981)。冰、雪的反射率大,结果是减少太阳吸收辐射,对下伏冰层和冻土层起冷却作用。此外,冰川表面雪的融化、雪面蒸发及水的相变等要大大减少冰面热量平衡的收入部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冰川覆盖对下伏冻土层起保温作用。这两方面的综合影响结果,在冻土层的年平均温度上应有反映。
 
2-15  天山和祁连山表面的反射率


冰川表面
反射率
冰川表面
反射率
新降干雪
轻度污化雪
清洁粒雪(湿雪)
0.940~0.957
0.498~0.790
0.440~0.715
轻度污化冰
污化冰
强烈污化冰
碎屑覆盖冰
0.337
0.252
0.168
0.149

                                 注:摘自文献(施雅风主编,1988)

 
2-16  我国西部一些山区冰川与冻土温度比较


山区
冰川
冻土(无冰川覆盖下
冰川温度
与冻土温
度之差
(℃)
冰川名称
海拔高度
(m)
活动层下界
温度(℃)
海拔(m)
年变化深度
处温度(℃)
阿尔泰山
喀纳斯
3 180
2 950
2 780
-3.5
0.0
-0.6
2780~3180
-4.0~-6.0
+2.5~+3.4
天山
乌鲁木齐
河源1号
4 033
3 928
3 854
-6.6
-7.3
-5.2
3900
-4.9
-2.4
祁连山
“七一”
羊龙河5号
4 600
4 648
4 513
-9.0
-7.9
-6.2
4500~4650
-5.0~-6.0
-1.2~-1.9
横断山
贡嘎山
海螺沟
3130~3570
0~0.1
3130~3570
6.0~8.0
-6.0~-8.0
喜马拉雅山
希夏邦马峰
野博康加勒
那克多拉7号
5 834
5 650
5 900
-5.8
-2.4
-8.3
5600~5900
0~-1.5
-2.4~-6.8

    注:贡嘎山冰川温度引自文献:苏珍等,1996;其余引自文献:施雅风主编,1988。

 
    下面我们对同一山区、相同海拔高度上冰川和冻土的年变化深度处温度试作比较(表2-16)。应说明的是,冰川学家称年变化深度为活动层下界,表中冰川活动层下界温度(th)以16米深处的为代表。西部高山高原冻土的年变化深度为9~18米不等,一般也在14~15米左右。目前,同一山区、同一海拔高度上的冰川和冻土测温资料太少。表2-16中除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附近有实测温度外,其余各山区的冻土温度均利用同一山区其他海拔高度的测温资料(表2-17),按一定的地形地热梯度推算得出(阿尔泰山按0.4℃/100米,其余各山按0.553℃/100米)。喜马拉雅山目前尚无冻土测温资料,表2-16中温度则是由希夏邦马峰顶季节融化层底面可能的温度值推算至相应高度得出。表2-16中资料表明,阿尔泰山的冻土年变化深度处温度(简称年平均温度)低于冰川活动层下界温度,而其余各山区则是冻土温度高于冰川温度。此结果似乎说明,冰川在阿尔泰山主要起保温作用,在其他山区主要起冷却作用。从冰川温度与冻土温度之差看,祁连山区差值最小,由此往西北和往南增大。按冰川类型划分(施雅风主编,1988),表2-16中所列的冰川可分为极大陆型冰川(祁连山、天山)、亚大陆型冰川(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北坡)及海洋型冰川(横断山)。冰川与冻土温度之差正是在极大陆型冰川区最小,向亚大陆型、海洋型冰川区增大。当然,该差值大小及其正负号变换的区域界线,尚有待今后更多资料的验证。
 
表2-17  我国西部及毗邻山区一些冻土测温资料
山区
地点
海拔
(m)
地形、岩性
年变化深度
处温度(℃)
资料来源
阿尔泰山
俄罗斯境内:
乌斯季-?
乌拉甘气象站
阿克姆气象站
 
恰甘乌宗矿区
1940
 
2080
 
1795
 
2895
亚砂土
 
亚黏土
 
南坡,粉砂
岩夹煤层
 
西南坡,石英岩
-0.2
 
-1.1
 
-0.5
 
-4.9
М.М. Шац,
1978
天山
乌鲁木齐河源
3号冰川附近
3900
坡积碎石,片麻岩
-4.9
金会军等993,
祁连山
热水
洪水坝
3862
3830
山顶,坡残积碎石
山麓,冰碛台地
-1.5
-1.5
郭鹏飞,1983
横断山
贡嘎山九海子
4600
北坡,坡残积碎石
0~-0.2
李树德等,1983
喜马拉雅山
希夏邦马峰
8012
峰顶
-13.01)
用表2-10中西部
式子计算


    1)系峰顶季节融化层底面年平均温度计算值。
 
      此外,冰川的形态、成冰带谱、运动、物质组成、冰川进退及融水径流等等特征,均对冰川温度有很大影响。据黄茂桓等研究(施雅风主编,1988),我国大陆型冰川温度特征有以下几点:①同一地区的平顶冰川温度比山谷冰川低,如表4-16中同一希夏邦马峰北坡的平顶冰川(那克多拉7号)活动层下界温度为-8.3℃,而同高度的山谷冰川(野博康加勒)只有-5.8℃。②极大陆型冰川温度比亚大陆型冰川温度低很多,前者活动层下界温度均低于-7℃,后者不低于-6℃。③冰川活动层下界温度总的趋势是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但在稍高于平衡线的渗浸带内,由于渗浸作用的特殊水热输运过程冰温达高峰,由此处向上游和下游递降。下游的最低温度出现在略低于平衡线的消融区上部。由该点往下游,冰温又不断上升,趋近于融点(图2-8)。 ④在冰川渗浸带,消融期末融水活动可至7 米多深(如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即0℃等温层可到达7 米深,而在消融带和附加冰带,0℃等温层一般只有0.5~1.0 米深(在海洋型冰川,如横断山白水河冰川消融带,海拔4 600米,因此,渗浸带活动层下界以下冰温随深度而下降,而渗浸带内温度升高了的冰通过冰川运动带到下游,使消融带和附加冰带内15 米以下冰温随深度升高。以上冰川温度变化特征必然对其下伏土(岩)层温度有重要影响,在研究冰川温度与冻土温度关系时应予以考虑。
      至于冰川下有无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厚度情况,这与冰川厚度(H,m)和压融点出现深度(L,m)有关。压融点出现深度L近似计算方法如同前述稳定状态下多年冻土厚度计算方法,即,式中th冰川活动层下界温度,℃; h  活动层下界深度(m);g--活动层下界以下深层的增温率(℃/m)。
    据黄茂桓等(1982)分析,H与L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L>H,冰川底面温度低于压融点,冰川下有多年冻土;
    L=H,冰与冰床交界面处于压融点,但冰川底部温度低于压融点;
    L<H,冰川底部有温冰层,下伏融土(岩)。
 
表2-18  我国一些冰川下多年冻土存在情况分析
冰川
测点高程
(m)
活动层下
界温度
(℃)
钻孔底部
活动层下
界以下升
温率,
(℃/m)
压融点
出现深
度(L,m)
冰川厚度
(H,m)
冰川下多年冻
土存在与否
冰川资料
来  源
深度
(m)
温度
(℃)
乌鲁木齐
河源1号
(天山)
T1 3854
T2 3928
T3 4033
-5.2
-7.3
-6.6
86
102
106
-0.7
-1.0
-1.8
0.0281)
111
138
170
96
138
106
L>H,冻土接
近0℃
L=H,冻土到
达冰川融点
L>H,有冻土
施雅风主编,1988b;黄茂
桓等,1982,1990
西琼台兰
(天山)
4050
4300
-1.8
-3.0
 
 
0.104
0.124
33
40
229
最大302
(于海拔
3850m)
L<H,下伏融
施雅风主编,1988b;黄茂
桓等,1982
羊龙河5号
(祁连山)
4513
4648
4835
-6.2
-7.9
-4.9
 
 
0.083
0.134
0.196
91
75
41
数十米,
最大93
(参照
“七一”
冰川
L≤H,无冻
土或接近0℃
施雅风主编,1988b;黄茂桓
等,1982,1990
郭德冰川
(祁连山)
D87-1
5324.2
-6.8
138
-4.7
0.0171)
414
138
L>H,有冻土
王立伦,1990
古里雅冰帽
(西昆仑山)
6070
-17.0
 
 
0.057
309
309
L=H,冻土到
达融点
黄茂桓1997,
姚檀栋等1994
绒布(喜马
拉雅山)
5400
-1.0
 
 
0.11
25
146
(于海拔
5353m)
L<H,无冻土
施雅风主编,1988b;黄茂
桓等,1982
海螺沟
(横断山)
3127
~3568
0~0.1
 
 
 
15~20
125~178
L<H,无冻土
苏珍等,1996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表2-18)来看,上述三种情况皆有。属L>H?情况的有敦德冰川、乌鲁木齐河流1号冰川,冰川下多年冻土厚度随冰川厚度而不同,如据钻孔T1、T3资料,冰川下有冻土,但温度不同,在T2下冻土温度接近冰川融点。另外,在该冰川西支顶部(海拔4 483.6米)冰川厚度只有8.5米,冰川和冰床冻结在一起,活动层深度进入基岩,其下应有较厚的多年冻土。敦德冰川的L值远远大于H值,在138米厚的冰川下仍有较厚的多年冻。在乌鲁木齐河3号冰川附近,海拔3900 米地面无冰川覆盖处,据钻孔测温多年冻土厚度则可达226米(据邱国庆,本书第十章)。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属于L=H情况,冻土或无,或到达冰川融点。祁连山羊龙河5号冰川则属于L≤H两种情况兼有(冰川下部可能为L=H情况)。表2-18中其他冰川则属于L<H的情况,冰川下伏融土层。
      由上可见,冰川覆盖对下伏冻土层的保温作用是明显的,且冰川厚度越大,下伏冻土的厚度越薄,或不存在。另外,据В.Т.Балобаев(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1988)、Н.Н.Романовский(1993)研究,当松散岩层覆盖在均质致密的岩层上,冻结层厚度不仅决定于上覆岩层厚度,且与上、下岩层的导热系数有关,即上覆岩层厚度越大和导热系数越小,冻结层厚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