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沙漠探险
沙漠植物 沙漠动物 生存课堂 形成演变课堂 沙漠实验基地
泥石流互动体验
泥石流学堂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次生灾害 泥石流灾害应急体验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内陆河
内陆河分布 冰雪冻土带 草地森林带 绿洲带 荒漠沙漠带
风蚀中演进的敦煌
月牙泉局地环流 莫高窟风沙防护体系 黑戈壁中的魔鬼城 野外风洞风沙模拟实验室 沙尘暴地面观测 鸣沙机理解密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全球电路和地球与雷雨云之间的电荷输送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全球电路概念是在电导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图2-8给出了全球电路的等效示意图。电离层和地面构成一个球形电容器,如假定地面电位为零,则电离层电位平均约为+300 kV。
      全球雷暴活动相当于一个发电机,向上连接电离层,向下连接导电地面,雷暴不断地向电离层充电,从而维持了全球电路的平衡。由于银河宇宙射线对大气的电离作用,而且大气随高度逐渐稀薄。因此低层大气中大气电导率随高度增加而呈指数增大。雷暴产生的放电电流将大部分从云顶流出,向上流入电离层,并在远离雷暴的晴天区域产生一个连续稳态电流,从电离层通过电导大气流入地面,完成全球电流循环。
      地球和雷雨云之间的电荷;输送由闪电放电、尖端放电以及降水元三者共同来完成。到达地面的闪电放电,常常将负电荷输送到地球,其每次平均值为20 C。Brooks(1925)在总结全球年雷暴发生率的基础上,结合每一个雷暴平均发生的闪电数目,给出了对全球闪电发生频数的最早估计。他认为全球发生的闪电数约为100/s,这是对全球雷电活动的最早也是卫星出现之间的惟一定量估计。之后,随着卫星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星载雷电探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对全球雷暴和雷电的估计越来越多。Mackerras et al(1998)得到的数据为65/s;Ovrille and Spencer(1979)得到的数据为123/s;Turman and Edgar(1982)得到的数据为80/s,而且Orville and Henderson(1986)还发现陆地和海洋的闪电发生比例为7.7。
      按照Brooks(1925)给出的闪电产生率100/s来计算,假定总闪电数中有30%为地闪,则总电流相当于600A,即向地面输送电荷的闪电电流密度为1 μA/km2左右,是晴天电流的三分之一。在雷暴下方的强电场中,由于地表上凸出物体(如树木、草地以及其他植物或人工尖端等)的电晕放电提供了丰富的离子源,因此尖端放电是由地球向上垂直输送电荷的主要途径。据估计,在雷暴下方电场最强的区域,由尖端放电向上输送的电流密度最大为0.02 A/km2。由降雨输送到地球的电荷量,随降水强度和性质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等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别。但无论如何,一般由降雨带到地面的净电荷量都为正值。平均来看,雷暴下的电流密度为1m A/km2。活跃在雷暴下方的尖端放电电流是雷暴电荷对地面的主要泄放途径,而闪电泄放可能仅仅是一个次要的补充。由不同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可以参看Mason(1971)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