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沙漠探险
沙漠植物 沙漠动物 生存课堂 形成演变课堂 沙漠实验基地
泥石流互动体验
泥石流学堂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次生灾害 泥石流灾害应急体验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内陆河
内陆河分布 冰雪冻土带 草地森林带 绿洲带 荒漠沙漠带
风蚀中演进的敦煌
月牙泉局地环流 莫高窟风沙防护体系 黑戈壁中的魔鬼城 野外风洞风沙模拟实验室 沙尘暴地面观测 鸣沙机理解密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让沙尘暴来得更加猛烈些吧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再见了且末,暂别了且末--民丰段新修的公路,我们又向西移师到已成公路且末--民丰段上的雅通古孜兰干,去进行公路风沙危害的工程防治效益试验。因为这里离民丰县已较近,大约60~70公里。当地又有一个公路道班,有5个工人,护卫着这前后的百十公里路段。道班座落在河谷低凹处。这里还有条小河,称为雅通古斯河。河边长了些芦苇等草本植物,环境还算清静。只可惜没有女生,没有谈情的对象。但是让人高兴的是河里还有一种无鳞的小鱼,工人们常去垂钓,吃不完挂在铁丝上凉晒,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技不如人,但也多少有些收获。那时,文革正如火如荼地在祖国大地上烧点着,也多少漫及到边陲小县且末、特别是民丰。带着红袖章的人们,以怀疑一切的眼光,四处在寻觅,以发现斗争对象。所以,除了采购生活必需品需要跟车外,我们一般不进县城。还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不过,说实在的,我们在雅通古斯的防治风沙危害工程试验点,并没有这种闲情逸致,而是在与即将来临的风暴抢时间、争速度,夜以继日地进行着我们的试验设计和施工工作。虽然暂离社会上文革的袭扰,但却正迎着大自然的风暴--沙尘暴,而勇往直前。我们的实验和治理工程主要分成如下三个部份:1.进行野外不同类型公路路段缩尺模型的修筑,以测定和证实在自然界分离理论的真实存在和其分离区尺度;2.在已成公路上边,对风沙危害路段进行工程治理设计和施工;3.进行风沙观测,以判定各种实验治沙工程的效益。照片23就是我们当时工作现场的部份写照。a、b照片上显示的是在雅通古斯原型公路和



修筑的比尺路堤模型上进行的丝线、烟流分离区的测定实验。从贴地上4层的丝带走向和迎风路肩下烟流生成的两个涡旋,证明在实际公路和缩尺模型上,路堤迎风坡角的分离作用确实是存在的。路肩角线就是分离线。并且其分离区厚度约为堤高的1/3,宽度约为路面的2/5。因此,在沙区修筑路堤时,不宜过高。在满足水害及沙丘高度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低路堤通过。路肩角也要给予尽量圆滑,要一改修路的四线三面常规。因为这是沙区。c、d、e、f照片是在实际公路旁设立的各种苇排下导风工程。它们的板面有紧密的,也有疏透的;有与公路平行排列的,也有与公路垂直设置的;有一字排也有八字排,有单排更也有双排。总之,是顺应当地风沙流运动方向,希望用它们来防治各种路段的风沙流及沙丘前移对公路的危害。当然,正如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叙述过的原因,在风沙线上更应采用过沙路面设计,在土石方工程上下功夫。而不是等产生了危害后再来治理。因为任何工程措施,包括种草种树(当然,它的生态效益另当别论),都是消能的,都免不了带来新的阻力和障碍。因为积沙不像季节性积雪,它是不会自己消融的。而g 片是在实验路堑上测量表面压力分布的试验。照片上的白片是静压孔。后面连着管子,连接到多管压力计上。h、I是为输沙设计的“棺材”群和自己动手修搭的放仪器的芦苇观测小窝子。总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让沙尘暴更快更猛地到来吧,我们的实验工程已基本修建完毕,各种实验测试仪器装设已毕,正等待大风暴的来临及考验和得到想得到的数据。因此,我们日夜等待着天气过程和风暴的来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等来了几场较大的风的考验,完成实验测试的要求。大家都很高兴,几十天的辛苦算不白费,但也发现一段双排导风被吹毁(照片j)和表面压力测量不尽人意的情况。后者因为风力还不够大,我们的多管压力计是机械式的,反应太慢,而拍摄后人工读数精度也不够,所以没有得到确切的结果。但是,我们大胆地把现代空气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流场测试、显示方法,引用到野外和自然界的工程绕流上,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说明风沙、风雪运动科学研究,不应仅停留在过去的宏观描述,定性考察上,而应引用最新的自动化科技手段,并与数学力学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让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