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沙漠探险
沙漠植物 沙漠动物 生存课堂 形成演变课堂 沙漠实验基地
泥石流互动体验
泥石流学堂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次生灾害 泥石流灾害应急体验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内陆河
内陆河分布 冰雪冻土带 草地森林带 绿洲带 荒漠沙漠带
风蚀中演进的敦煌
月牙泉局地环流 莫高窟风沙防护体系 黑戈壁中的魔鬼城 野外风洞风沙模拟实验室 沙尘暴地面观测 鸣沙机理解密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动物资源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说起沙漠中的动物资源,您也许会认为沙漠中有时连一只动物都看不见,哪儿还有什么资源可谈。其实你错了,就是在这茫茫的大漠之中仍旧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而且被人们所利用,为一种独特的沙漠动物资源。
      (1)骆驼--大漠之舟
      在沙漠中也许只有骆驼,才能使你感觉到一丝生气,骆驼以它独特的生理特点,在沙漠中生存下来,并成为人们一种即简便又实用的交通工具,如同大海中的船只一样,运送着沙漠中人的生活与生产必需品,所以骆驼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因而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关于它的传说。
      骆驼有单峰与双峰之分。在我国及亚洲的干草原常见的是双峰驼,单峰驼一般见于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单峰骆驼”一词含有希腊词“敏捷”或”快“的意思,据说是因为这一牲畜具有…快”或“敏捷”的特性,而实际大部分都并不具备这种特点。单峰骆驼是一种走起来从从容容的牲畜,按商队的速度缓步前进,差不多每小时走3千米到5千米。虽然它能跑,可它不喜欢跑。奔跑的骆驼本身就是一幅漫画,四蹄蹬开,像一个拴起的大袋子在蹦跳着,看上去很滑稽。在绿洲节日盛会上不时地举行赛驼,与赛马相比,那笨拙劲儿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骆驼很易于饲养,像野兽能适应其遇到的各种情况一样,骆驼特别适应于沙漠的生活。它的蹄底就像汤盘一样大,有一层柔软皮垫,能抵抗沙、石的磨蹭。在遍地碎石的地上,骆驼能自如地行走,它跟骡子一样地顽强,它总是沿着道路的外边行走。它是靠蹄底的厚茧行走的。
      骆驼所要求的条件不高,能耐热,又能耐寒。甚至它的体温也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不是恒温,而在任何一天里,都以6摄氏度的温差来适应于外界的温度变化。
      在商队的旅途中,遇到无水的情况,这种牲畜能长时间行走,可以持续七天不喝水,而且不吃任何别的东西,  只吃像稻草一样很粗硬的干草。  在丧失体液27%即超过体重的四分之一,这远远超过人类所能忍受的脱水程度的情况下,它仍能活下来。骆驼一次能喝150千克多的水,这意味着一头干渴的骆驼一次喝的水量,等于本身体重的三分之一。可是,这些水并不在胃里存放很久,它很快地被输送到全身去,所以骆驼很快重新获得它的正常的体重。因此,如若把它的胃看成是能像水箱一样装水的存水器,那就错了。尽管身体含水量不同,但血液量是很固定的,就是说它在脱水后,体重大大减少,而血液并没有变浓。因此心脏能继续其正常的功能。
      必要时,骆驼需要的饲料很简单,有时只要有干燥、粗硬的麦秸就可以使它感到满足了,它不会把它的鼻子凄到树叶或嫩枝上去的。如果它穿越了一个多荆的灌丛(一种在沙漠里可经常见到的植物),它甚至会嚼啮那最长的刺,然后再吐出来。但在夏季雨后,它的嘴却变得很刁。
      人们通常用系在骆驼下颉的缰绳来拴住它们。这就很容易被牵走,甚至听任儿童摆弄。从下面的事实可以看出骆驼是何等顺从的。
      一头骆驼从营地走失了。养驼人随后紧迫,最终看到它在一个鼠洞边泰然自若地立着。原来,一只耗子抓住从骆驼脖子上垂吊下来的缰绳往洞里拖,骆驼竟顺从地被拉到了鼠洞旁。
      一头商队的骆驼可负载近200千克。它负载着这一重量,只需要很少的草和水,就能以每天30千米到40千米的速度连续行走几星期。可是,它的忍受也是有极限的,你也必须知道这个限度。如果对骆驼要求过分,它就会躺倒,安静而顺从地等死,没有任何办法可使它再站起来了。它只能半年用作驮畜,剩下的时间要在放牧中度过。
    "沙漠之舟”一语非常陈旧,但仍然很适用,因为没有这一:"舟”,沙漠的居民就会被限制在他们所居住的绿洲里,这些绿洲就如同一片茫茫沙海之中的岛屿一样,无法与其最靠近的绿洲接触。幸亏有了骆驼,才能建立一种交通往来。换句话说,没有骆驼,就很难想象在撒哈拉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里能有任何文化或文明的兴盛。确实,如今到处有通行载重汽车的沙漠公路,一辆载重汽车可替代八头骆驼,可是,在遥远荒僻的地区,几乎仍依靠商队供给物品,骆驼运货也便宜得多。每年,成千上万的骆驼,继续在古老的商路上往来。
      在非洲的撒哈拉,骆驼是沙漠人民的根本,并不只是作为一种驮畜。没有驼奶,他们便很难生存下去。骆驼奶和奶酪代替了面包。草场肥美的地方,一匹母驼每天挤奶4升多。
      干硬的驼粪可用做燃料,骆驼肚子上的软毛可织成保暖的布,这种布又可缝成带有风帽的外衣或帐篷的黑色帐篷布。驼皮常用来做成坚固的驼鞍,也可制成装奶的皮囊。
      也许正是有了骆驼,才使得人类与沙漠和平相处。骆驼,现在已不仅仅是沙漠之舟,而是“沙漠之宝”,是一种很好的动物资源。在沙漠地带养殖骆驼,也已成了当地居民新的主要经济来源。

骆驼


      (2)其它善奔跑的珍兽
      沙漠中有一些较大的食草动物(有蹄类),尽管它们能耐渴、耐饿,但终究需要到处寻找饮水和饲料。另一方面,它们既无抗敌的本领,也不能像小动物那样钻入沙子中或草灌丛内,避免敌人的伤害,因此,它们随时随地都得准备摆脱敌人的追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跑。
      在大、中型的有蹄类中,骆驼是最能适应沙漠生活的动物。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家骆驼外,沙漠中还常见一种野骆驼。野骆驼与家骆驼不完全一样。它的肉峰很小,腿细长,体毛长得又厚又短,体型矫健,善奔跑,时速达30千米。为了觅食足够的饲料,野骆驼常于夜间十几头结成小群,作几十千米的长距离奔驰;若逢季节性的迁移,则常常连续奔驰数百千米。
     沙漠地区的大型有蹄类,除野骆驼外,还有野马和野驴。它们都具有长距离迅速奔跑和长时间耐渴的本领,并能从植物中取得水分。自从1876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死于乌克兰原野后,人们认为世界上再没有野马了,因而感到极大的遗憾。不料数年之后,俄国探险家普尔日瓦斯基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蒙古野马,它成了世界上唯一的野马。野马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和内蒙古西北部,至今至少已有20年未再发现它的踪迹。野马(蒙古野马)已成为“濒危级”(濒于绝种危机的动物)中最领先的种类之一,为极珍稀的动物。野驴在准噶尔北部和柴达木西北部比较常见,常结成10~20头的小群,在秋季生殖季节,可达数百头。
      沙漠戈壁地区最常见的有蹄类还有羚羊--鹅喉羚,好像草原上的黄羊一样,是沙漠景观的标志之一。子时常三五或十数只成群,秋季可达百只。有时与野驴混杂在一起,是“一夫一妻制”,年产幼羊1一2只。它的皮和肉都可利用,肉味鲜美,与草原上的黄羊相同,也是狩猎的对象。在新疆北部还有一种最珍贵的羚羊--高鼻羚羊(赛加羚羊),体型较大,鼻部高而鼓胀。它的角具有宝贵的医疗价值,中国传统中药所用的羚羊角即为高鼻羚羊角。壮年羚羊角,质地透明,晶莹如玉,药效最佳。近年来数量稀少,濒临绝迹,应积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设法引种放养,恢复这一珍贵动物资源。这两种野羊都特别善跑,每小时能跑90千米,吉普车需用最快的速度才能赶上它们。

野驴


      (3)稀罕的鸟
      沙漠地区的鸟类以地栖和有迅速奔跑的能力为特征。沙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沙鸡只有鸽子那样大小,成群栖居。它的脚仅有三趾,脚掌有粗厚的垫,并有棘状突起。腿上生长羽毛,能防止沙地的炎热,适应于沙中奔跑。每天都作长达几千米的飞行去饮水。其肉味鲜美,是有名的猎禽。大鸨也是沙漠里的一种特殊动物,属大型地栖禽类,每只体重达8~10千克。腿长而健,趾也减少为3个,且较短厚,适应在沙中疾走,肉可食用,全身正羽可运销国外,供各种饰用。
      驼鸟,更是沙漠的骄傲,它不仅善于奔跑,而且是人们一种常用的肉食。现在好多沙区在养殖驼鸟,如同草原上的牛、羊给牧民带来了很大的收入一样,驼鸟也给沙漠中的人们带来了财富。
      地鸦也是沙漠地区典型的鸟类,体色与沙的颜色相似,也能在沙中疾走,在灌丛中窜来窜去地觅食昆虫和蜥蝎。

沙鸡


      (4)穴居动物
      上面我们看了在沙漠中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动物.接下来,我们去看一下地下住的动物。
      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
      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啮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体长约13~14厘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井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千米之远。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度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
      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啮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主。大沙鼠体长超过15厘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梭梭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梭梭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长爪沙鼠与子午沙鼠栖息范围较大,亦常见于干草原地带的沙地。
      上述啮齿类动物大都具有沙黄的体色,便于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间活动,它们这种与背景相同的体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们都有依赖植物中汁液维持身体水分代谢的特性。
      沙漠里的小动物,除穴居的啮齿类外,还有一些小的爬行类动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别是在沙丘地带,甚至每走几步就可碰见一个。沙丘上的许多小而扁的开口,就是它们的洞穴。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它们的身上没有汗腺,在各种高温环境下,都不会出汗;眼睛具有防风的眼帘;遇烈日,它们还会爬上灌丛以躲避沙面难忍的炎热。这些沙蜥(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动非常敏捷,遇敌可潜沙而遁。

跳鼠


沙漠